橙子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报道

文章内容

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_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啊

zmhk 2024-05-23
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_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啊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1.请问全国有哪些大学招生体育博士研究生?
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_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啊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请问全国有哪些大学招生体育博士研究生?

2.请告诉我哪所大学篮球硕士导师比较厉害

3.谁知道现在都有哪些著名的运动康复专家

4.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5.请问,篮球之父是谁?求大神帮助

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_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啊

请问全国有哪些大学招生体育博士研究生?

       总计149人+2+4+5+5=165

       未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博士点,三个博导,其中一个退休)、

       湖南师大(体育人文博士点,四个博导)、

       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博士点,五个博导)、

       南京大学(体育人文博士点,五个博导)、

       武汉体育学院(未知)

       一、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45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11人)

       杨 桦 教授 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或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任 海 教授 体育社会学研究(含奥林匹克运动)

        熊晓正 教授 体育历史文化与中国体育思想研究

        孙葆丽 教授 奥林匹克运动

        黄亚玲 教授 体育社会学

        王 莉 教授 体育管理学

        靳英华 教授 体育经济学

        林显鹏 教授 体育经营管理

        肖淑红 教授 体育经营管理

        王华倬 教授 学校体育学

        姚 蕾 教授 学校体育学

       2.运动人体科学(15人)

       王瑞元 教授 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曾凡星 教授 体育运动中内分泌变化及适应机制研究

        熊开宇 教授 运动过程生物电变化规律的研究

        谢敏豪 教授 运动性内分泌失衡机制与调控

        胡 扬 教授 运动员基因选材、低氧训练

        王安利 教授 中老年健身理论与实践、优秀运动员机能评价与监督

        矫 玮 教授 运动康复的理论与方法、运动与免疫

        陆一帆 教授 运动员机能监控与运动损伤康复

        高维纬 教授 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督调控与运动性伤病诊治

        王正珍 教授 运动医学

        王 琳 教授 损伤预防与康复

        张力为 教授 运动心理学

        毛志雄 教授 运动心理学

        罗冬梅 教授 运动健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张一民 教授 全民健身关键技术的研究、体质测量与评价

       3.体育教育训练学(17人)

        池 建 教授 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高校体育管理研究

        郭永波 教授 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钟秉枢 教授 排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职业化研究

        葛春林 教授 排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沈信生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郭元奇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张英波 教授 体能训练理论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

        詹建国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孙 南 教授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张廷安 教授 足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践

        黄竹杭 教授 足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刘大庆 教授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理论研究

        李少丹 教授 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杨斌胜 教授 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王卫星 教授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唐建军 教授 小球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马鸿韬 教授 体操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4.民族传统体育学(2人)

        徐伟军 教授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朱瑞琪 教授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二、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3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8人)

        李建国 教授 城市体育

        张 林 教授 体产业管理

        白跃世 教授 体育产业与管理

        许宗祥 教授 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

        肖焕禹 教授 体育文化传播;社会阶层结构与体育发展

        鲍明晓 教授 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

        曹继红 教授 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章建成 教授 锻炼心理

       2.运动人体科学(16人)

        潘珊珊 教授 运动与心血管形态和机能的研究

        常 芸 教授 运动心脏病生理学

        李之俊 教授 运动训练的生理基础,运动与适应

        冯连世 教授 低氧训练 、运动员控体重与训练监控的理论与方法

        陈佩杰 教授 青少年体质研究 ;运动与免疫

        王人卫 教授 体质研究;女子运动与内分泌

        李国平 教授 运动医学的机理研究

        王予彬 教授 运动创伤基础

        刘 宇 教授 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工程

        虞丽娟 教授 体育工程 、体育信息技术

        危小焰 教授 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工程

        章建成 教授 运动技能控制与学习

        张忠秋 教授 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社会心理学

        李安民 教授 运动与认知加工;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

        郝卫亚 教授 运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应用

        江崇民 教授 体质测量与评价

       3.体育教育训练学(14人)

        吴 瑛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叶国雄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张宏杰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成万祥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

        司虎克 教授 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信息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志民 教授 竞技体育的社会问题研究

        许永刚 教授 竞技体育制度经济

        邵 斌 教授 高水平运动员行为控制与运动队管理

        王 清 教授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诊断与监测

        吴贻刚 教授 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研究

        张 辉 教授 运动技战术分析;运动训练过程控制

        周成林 教授 竞技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理论与应用

        周家颖 教授 专项力量训练、训练技术测量与分析

        刘 兴 教授 难美项群的理论与实践

       4.民族传统体育学(5人)

        郭志禹 教授 武术历史与文化

        虞定海 教授 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

        赵光圣 教授 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

        蔡仲林 教授 武术教育与教学改革

        戴国斌 教授 武术文化与社会

       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1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17人)(四个方向博士点)

       1.体育人文社会学(9人)

        杨文轩 教授 体育原理、学校体育与体育管理

        胡小明 教授 运动休闲研究、体育人文研究

        陈 琦 教授 学校体育与体育管理

        周爱光 教授 体育哲学、体育法学

        刘江南 教授 体育哲学

        谭 华 教授 体育史学、体育课程理论

        袁古洁 教授 体育法学

        宋继新 教授 体育人文研究

        崔颖波 教授 体育社会学

       2.运动人体科学(5人)

        肖国强 教授 运动负荷的生物学效应

        郝选明 教授 运动免疫与健康

        刘承宜 教授 激光运动医学

        徐晓阳 教授 运动生化与营养

       3.体育教育训练学(2人)

        黄宽柔 教授 广场体育艺术

        李毅均 教授 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4.民族传统体育学(1人)

        程大力 教授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四、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7人)(四个方向博士点?只有二个)

       1.运动人体科学(5人)

        季 浏 教授 体育学习、锻炼与身心健康;运动心理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

        丁树哲 教授 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运动适应与线粒体调控

        卢 健 教授 运动与健康;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

        李世昌 教授 运动适应和机能评定;运动与健康

        徐 波 教授 体育学习、锻炼与身心健康;运动心理变化的生理生化基础

       2.体育教育训练学(2人)

        孙有平 教授 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田径课程与教学研究

        阎智力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理论研究;排球运动理论与实践

       五、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汉升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周登嵩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首都体院兼职

        陈俊钦 教授 竞技体育发展与运动训练理论 首都体院兼职

        李鸿江 教授 竞技体育发展与运动训练理论 首都体院兼职

       六、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8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家宏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于振峰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张 林 教授 体育运动中竞技能力的开发与评定

        董新光 教授 社会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

        罗时铭 教授 体育教育史

        王 岗 教授 民族体育理论与方法

        王国祥 教授 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与运动损伤康复

        田麦久 教授 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人文社会学

        丛湖平 教授 体育经济学研究

        王 进 教授 体育休闲心理学研究、竞赛心理学研究

        林小美 教授 传统体育研究

       八、清华大学体育部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仇 军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王培勇 教授 人体运动信息采集与仿真

        李 庆 教授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张 冰 教授 运动生理生化

       九、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强 教授 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姜立嘉 教授 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

        陈 钢 教授 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最佳化研究

       十、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4)

       1.体育教育训练学

        赵焕彬 教授 专项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

        何玉秀 教授 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赵 斌 教授 体育健身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

        刘志红 教授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十一、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建英 教授 运动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石 岩 教授 一般训练学与体育心理学

        李金龙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5人)

       1.体育人文社会学

        毛振明 教授 学校体育学

        杨国庆 教授 学校体育学

        张建华 教授 学校体育学

        殷恒婵 教授 体育心理学

        乔德才 教授 运动与神经调控

       十三、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3人)

       1.体育教育训练学

        何敏学 教授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于文谦 教授 竞技基本理论与实践

        黄 滨 教授 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请告诉我哪所大学篮球硕士导师比较厉害

       部行政办公室主任:左 晖

       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晓梅、陈志敏、任廷锋、余章彪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控中心

       主 任:刘 炜(兼)

       副主任:谭永昌、龙庆菊

       场地器材管理中心

       主 任:王克新

       副主任:吴 卫、张 松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主 任:余 兵(兼)

       副主任:韩 伟、冉孟刚

       教学科研科

       负责人:邱 勇(兼)、吴绍奎、陈 梅

       体管中心

       主 任:汪克新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办公室

       负责人:于贵和(兼)、罗丽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体育教学部现有在职教师59名,教学辅助人员5名,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2.37%;国家级裁判员五名。这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教学部一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教学研究与学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平台,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的专业教师梯队。

       教授讲师名单 体育教学部教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唐吉柿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 炜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腊安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晓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志敏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宋冬梅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朝琼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炼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庆菊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以慧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罗云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齐 心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冉孟刚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三三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任廷锋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江 涛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小兵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梁 桦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龙光明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程明霞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冯 毅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保亚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 浩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李 女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邱 勇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于贵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余 兵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汪克新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裴 岚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胡晓梅 女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讲师名单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从事专业 陈 尉 男体育教育训练学 查明艺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 宏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谭永昌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唐兴国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贵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马武云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史小红 女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尚军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鞠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 涛 女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景勋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 军 男 北京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昌能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杨秀芳 女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筑全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应飞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朱兆庭 男 上海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邹力佳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左 晖 男 贵阳师专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昊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褚三章 男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吴 卫 男 成都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喻 强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 多 男 西南师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文波 男 西安体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富 燕 女 贵州师大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授、副教授简介

       唐吉柿,男,1955年生,中国党员,贵州遵义市人。参加全国健美操教练培训,主编《体育与健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体育与健康》。发表论文7篇:

       1、试论体育的审美本质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增刊),1996年.

       2、市场经济下的体育美学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1997(8).

       3、心理测试仪对学生焦虑心理测试探讨[J].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报会论文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审美功能与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

       5、试论体育情报的保密特点及防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增刊),2003.

       6、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这些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2004(5).

       7、自助式体操水平支撑成倒立练习器[J].国家实用型专刊,2000(4).

       王凇瑞,男,辽宁本溪人,中共党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鹰之歌文化传播公司学术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刘炜, 男,贵州贵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部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协会委员,贵州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贵州省体育场馆协会副主席。今年来主编教材五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于贵和,男,土家族,河北顺平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专家组成员。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邱勇,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副部长。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六项。近几年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两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余兵,男,壮族,1969年生,广西横县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2003年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党外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发表论文4篇:

       1、铅球教学体会[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2(增).

       2、浅谈贵州大学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3(3).

       3、贵州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9).

       4、高校100米运动员业余训练的探讨[J].毕节师专报,2003(9).

       陈晓梅,女,四川大竹人,中共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骨干”培训。荣获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称号;获中国高校第八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优秀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学[J].福建高校体育,1992(1).

       2、发展髋踝关节力量与提高短跑速度[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第3、4集.

       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教改专辑.

       4、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5、关于健康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0年(3).

       宋冬梅,女,1963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91年6月至1992年8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1997年8月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健美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2007年10月参加“贵州省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发表论文4篇:

       1、 关于体育消费文化的思考[J].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1999(3).

       2、 试论体育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2002(3).

       3、 浅谈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4、 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2).

       罗云义,女,彝族,1958年生,云南永仁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

       1、谈精讲多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2、竞技体操之美学蕴涵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梁桦,男,1967年生,重庆合川人。2002年至2004年在成都体育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2001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初级培训。1993年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大学生足球赛优秀裁判员;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一等奖;199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六届体育科技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七届体育科学论文会三等奖;2003年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发表论文6篇:

       1、浅谈头部在体操动作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1995(1).

       2、艺术体操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3、艺术体操的竞技化与艺术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奥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J]. 贵州体育科技,2002(4).

       5、影响高校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应用的因素及其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

       6、艺术体操技术动作的竞技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龙庆菊,女,苗族,1972年生,贵州省锦屏人。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3(1).

       2、太极拳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从,2004(2).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软式排球在贵州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

       5、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

       张李,女,1961年生,贵州省赤水人,国家级裁判员。参加北京奥组委、体育总局田管中心“2008奥运会裁判培训”,发表论文8篇:

       1、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量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7).

       2、关于改进中长跑教学法的一点探索[J].贵州体育科技,1998(9).

       3、对田径裁判员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10).

       4、电子表格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4(12).

       5、“一人为本”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5(1).

       6、对高校体育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学研究,2006(6).

       7、教师观念的变革与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6(10).

       8、奥林匹克文化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7(4).

       李小兵,男,1968年生,重庆合川人。发表论文7篇:

       1、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2002(6).

       2、高校体育考评初探[J].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2002(6).

       3、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2(6).

       4、试论体育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创新能量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8).

       5、毛泽东的体育观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0).

       6、利用弹道反射原理帮助大学生理解跳高运动的初速度和腾起角[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

       7、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

       任三三,男,1958年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贵阳市人。发表论文7篇:

       1、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你加大健康投入[J].中国高校教育与研究,1998(6).

       2、健康、效益与体育产业[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3、历史、人种、文化……观念与足球[J].贵州体育科技,1998(6).

       4、互助力量在引体向上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报,1998(9).

       5、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6、互助力量练习法[J].现代教学研究,2004(9).

       7、轮滑保护架[J].现代教学研究,2007(4).

       冉孟刚,男,1965年生,贵州省望谟人,国家级裁判员。1999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西南区第九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二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九届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发表论文5篇:

       1、从终身体育思想试探21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增).

       2、对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理论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2).

       3、对贵州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及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8(2).

       4、浅谈体育运动与智力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增).

       5、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

       杨保亚,女,1955年生,贵州黔西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3篇:

       1、贵州农学院体育专选课编班之我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增),1995(12).

       2、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6)。

       3、贵州农学院94级新生身体素质浅析[J].贵州体育科技,1996(3).

       陈腊安,男,土家族,1953年生,贵州省德江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初探[J].贵州体育科技,1996.

       2、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特点及其管理[J].贵州大学学报,1996.

       3、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97.

       4、优秀运动表象的实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7.

       吴炼,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贵州贵阳人。发表论文6篇:

       1、浅谈意识在体育竞技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3(2).

       2、试论足球运动员战术艺术在竞赛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试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的必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2(2).

       4、略论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对改革现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J].贵州大学学报,2002(增).

       杨秀芳,女,土家族,1975年生,贵州德江人,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发表论文5篇:

       1、对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2、试论贵州土家族傩堂武术的体育渊源及其开发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隐性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4、普通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趋向[J].安顺学院学报,2007(6).

       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杨昌能,男,侗族,贵州天柱人,中共党员。发表论文6篇:

       1、贵州大学学生体育达标现状浅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10)。

       2、浅谈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外教育纵横,2005(4).

       3、体育活动与亚健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9).

       4、贵州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浅析[J].新教育论坛,2006(4).

       5、浅谈高校体育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7(6).

       6、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汪克新,男,1963年生,江苏常州人。参加四川大学“现代体育理论专家”培训;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场馆的运营与管理”培训。发表论文3篇:

       1、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增),2002.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量[J].贵州体育科技,2005(6).

       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规则民族学院学报,2005(6).

       任廷锋,男,土家族,1964年生,贵州德江人,民主促进会成员。《排球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发表论文九篇:

       1、试谈分类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0(4).

       2、简介体育教学或运动、比赛前的一组拉伸体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2).

       3、条件练习法在学校排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运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3).

       4、我校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3).

       5、试论高校学生增强体质的准则和身体体质的测定方法[J].贵州体育科技,2002(3).

       6、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贵州体育科技,2004(4).

       7、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8、表象教学法在原地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6).

       陈宏,女,贵州省大方县人,中共党员。2001-200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进修;2002年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舞蹈”培训。近几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篇。

       程明霞,女,1965年生,河南方城人。1997年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校田径教练员培训班”培训;2006及2008年分别参加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科技西部行’全省教练员”培训。近来来,发表论文6篇:

       1、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讨论分析研究[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

       2、论篮球全面技术与特长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7).

       3、浅谈审美意识在观赏竞赛中的作用[J].贵州大学学报,1997(增).

       4、谈体育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结合[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8).

       5、武术进入奥运的利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增).

       6、情感教育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5(增).

       龙光明,男,苗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苗族协会副秘书长,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理事会理事。

       1997年4月,参加贵州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研讨会,6月参加西南区农业院校第四届体育科学论文评审会及体育课程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工作研讨会,12月参加全国农业院校体育部主任训练班,2001年7月参加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讲习班学习,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大学高层人文体育论坛。发表论文4篇:

       1、普通高校业余跳远训练的尝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4集(合刊),1994(4).

       2、跳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4集,1995(4).

       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J].贵州农学院丛刊第3集,1996(3).

       4、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第十期,1996(10) 。

谁知道现在都有哪些著名的运动康复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

       武国政 男 原籍河北省滦县

       1945年7月10日出生

       中共党员 教授

       1965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 1969年毕业留校工作 33年教龄

       1979年聘为讲师

       1992年聘为副教授

       2001年聘为教授

       现为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

       室教师 博士生导师

       二、校内工作

       1.教学与育人成果

       1969年-1973年任北京体育学院青训大队篮球队男篮教练,主要负责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和管理工作,多次以教练员兼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青训队运动员毕业后,大部分运动员进入省一线队伍,其中徐元生、张明书进入了国家队,现李吉仍在湖北省体工队任教。

       1973年-1983年,历任七三级、七六级、七八级、篮球专修教学工作。七三级的程维亚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体委竞赛处处长,陈文兰现任天津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七六级的刘鹰现任江西省体育局局长;赵晓军现任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任吾清现任宁夏吴忠市体育局局长;李涛现任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局长助理;七八级的胡红现任重庆建筑大学体育部部长、教授;李安现任中国篮协北京中篮体育开发中心市场营销部经理等等。

       1983年-1985年,担任院长秘书工作,协助院长进行教学与管理改革工作,在院长领导下对北京体育学院向"中国体育大学"过渡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与卢元镇、牛乾元分工撰写了可行性报告,经院党委讨论通过上报国家体委党组,为后来北京体育学院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奠定了基础。

       1985年-2002年,历任八五级、八九级、院男篮代表队(1993-1995年,1995年带队参加在沈阳举行的全国体院篮球锦标赛中,在前六名的队伍中,唯有北京体院队全部由体院学生组成,经过艰苦的拼搏,终于战胜了有专业队队员参加的成都体院队和天津体院队而获得第四名)、九五级、九九级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和硕士生导师的工作。八五级的郑刚现在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工作;吴桂和现在广西省公安厅工作;沈飞现在是记者;八九级的曾勇现在是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男篮的主教练;赵勇在北京市消防局工作;九五级的潘德运现任浙江大学男篮主教练,两次获得CUBA总决赛亚军,等等。我所教的硕士生中王惠琳、刘庆山正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李波现在清华大学体育部工作;赵苏妙现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工作;目前本人正带着7个在读的硕士生。

       在教学训练中,始终注意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研,用科研指导实践,使教学质量的以保证与不断提高。1973年作为全院优选的业务教学能力最全面的三位教师之一,参加赵斌副院长领导的教师实现一专多能的实验班改革试验;1979年 进行了"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全面能力"的试验,推动了体育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986年参加了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课题研究,设计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本人负责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效果,至今仍是考评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参考依据。本人多年来正是以科学态度为导向,勤奋精神为动力,关爱情怀为基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教学训练中做到人有特点、队有风格,使教学对象得到较快的进步与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篮球专修教学训练中确立了独特的教学观与训练法,使学生在学校时较扎实地领略了篮球运动的精髓,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很快就创造出教学训练的优异成果。在教学评估中始终保持"优秀"的成绩,多次获得优质课的荣誉与奖励。

       三、社会工作

       1972年北京举行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本人参加了篮球竞赛委员会的工作,对在10几个场地上进行的100多场球赛做了合理的安排,保证了赛事的顺利进行。

       在70-80年代,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篮球比赛与集训的调研工作,并发表了调研报告,例如,柳州全国女子篮球运动员集训,1978年北京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调研,北京赛区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调研,第三届、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调研等。

       从1973-1983年,本人以篮球以及裁判员的资格多次参加全国篮球联赛、锦标赛以及全国体育学院篮球锦标赛等赛事的裁判工作。

       1987-1990年,多次代表北京体育学院参加全国地掷球锦标赛,并获得了全国团体冠军、亚军和个人第2名,并两次入选国家队及担任国家集训队教练员,代表中国参加了1998年世界地掷球(单打)锦标赛,1999年世界地掷球(团体)锦标赛,取得了团体第六名的优异成绩。1986年本人参加了国家体委组织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9个项目的青少年训练大纲的编写工作,历时三年,经过大量的调研与测试,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测试了几百名青、少年男、女运动员,处理了数十万个数据,在1989年完成了大纲初稿,经过一年的试行,终于在1990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的教学训练大纲(包括"篮球教学训练大纲" "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声像教材" "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 )。9部大纲获得了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纲"问世后,国家体委群体司业训处相继组织了三次(泉州、徐州和襄樊)全国业余体校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本人是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明确了贯彻大纲的意义,规范了篮球基本技术规格与教法步骤,统一了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从低到高的严格训练程序,确立了每一级后备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此外本人还多次担任黑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保定市等全省、市篮球教练员培训班的授课教师。

       从1989年以来,本人一直担任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技评裁判长,负责对参赛运动员的技、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考核,以及组织教练员训练经验与实践的交流。

       1997-1998年国家体委群体司组织专家修订与编写全国体育运动学校教学大纲,本人任术科教学大纲编写组组长,承担了球类运动教学大纲的编写,以及《球类运动》教材中篮球部分的编写与全书的串编工作。在篮球运动教材中,针对以往的篮球教材中存在着进攻与防守内容及数量比例失调的问题,本人在防守一节中增加了"以球为中心、对球、人、区、篮进行综合防守"的观点与内容。

       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根据我国与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依据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与后备人才发展的需要,再次组织专家修订1990年出版的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本人担任大纲修订组的副组长,大纲修订组的专家在广泛征求教练员和篮球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队员大纲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适合于各层次教练员的使用,对一些不太适合的测验项目与评定指标进行了调整及重新测定,采纳了青年队多年运用的训练与测验项目及评定标准,调整了少年甲组和青年组的年龄范围,使之与国际比赛接轨;还补充了少年比赛赛区工作细则,促进了赛区赛事工作的顺利进行。2000年《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正式出版推行,为新世纪蓬勃发展的中国篮球运动给与了有力的支持。

       1998-2000年,本人参加了《篮球运动高级教程》的编写工作,全书共26章、91节,总计70余万字,该书内容充实、图文并茂,使一部及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篮球专业教材,被定位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人负责编写"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一节的编写工作。选材工作与程序细致、明确可操作性强。

       2000年9月-10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建立校际关系10周年之际,应印第安纳大学体育学院的邀请, 以本人为团长的四人代表团访问与考察了印第安纳大学,带去了我校领导对中、美两校友谊与交流的发展与扩大的祝愿。在两个月的访问与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印大校院的优美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符合为其社会培养相应人才的严格校规、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也学到了他(她)们师生在篮球训练中的敬业精神以及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训练经验。在美期间,我们还参观与访问了印第纳波利斯、芝加哥、纽约(参观了世贸大厦)、华盛顿、水牛城及美、加边境的尼亚拉加的大瀑布

       2001年,本人参加了全国第六期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教研组的工作,100多名高级教练员参加了培训,前期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进行,后期到上海结合观摩"亚洲男篮锦标赛,并请了美国篮球教练和韩国教练进行了讲课与训练示范,本人主要负责听取与收集对授课专家的意见及建议,负责考核及阅卷工作。

       校内、外社会工作任职情况

       校内社会工作任职

       篮球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篮球教研室副主任

       体育系党总支委员

       院党风监督员

       院纪委委员

       院长秘书

       在本人人党支部书记与副主任时期,由于在教育党员在政治思想和组织观念与实际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及党员重新登记工作的优异表现,在建立与完善教研室岗位责任制及圆满完成教学与训练工作的突出业绩,篮球党支部与教研室双双获得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经教研室领导班子研究讨论,由本人执笔补充、修订的教研室工作岗位责任制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并作为改革试点经验上报与交流;本人代表篮球教研室党支部在体育系党总支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校外社会工作任职

       北京市地掷球协会委员

       中国地掷球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篮球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

       中国篮球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

       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培养篮球研究生协会理事

       四次全国业余体校篮球教练员培训班(福建泉州、江苏徐州、湖北襄樊、湖北武汉)的授课教师

       多次各省、市举办的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四川、黑龙江、山东、福建、河北保定、辽宁阜新)的授课教师

       《篮球教学训练大纲》(1990年版)编写组的成员

       《全国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编写组的副组长

       "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篮球运动高级教程》编写组成员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术科教学大纲》与《球类运动》教材编写组组长与串编人。

       从1986年至今每年都担任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裁判长工作,负责对运动员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考核工作与教练员的训练经验交流工作

       全国篮球高级教练员第六期岗位培训与第四期继续培训班教研组成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会员

       荣誉与奖励

       1987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被评为北京体育学院1990-1991学年度优秀教师

       1991年被授予北京市1991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1991年被评为国家体委先进工作者

       《对国内外优秀男子篮球队篮板球快攻速度的探讨》获1982-1983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体育系篮球专修考试方法改革实施方法》获1985-1986学年度优秀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

       《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设计和初步实施》,获1989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三等奖。

       1991年所参加的《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声像教材》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篮球普修课实行按技术分班教学的实验研究》获1992年院教学三等奖

       1994年获指导本科生优秀论文奖

       1997年篮球专修训练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1996-1997学年度优质课奖

       1999年篮球专修训练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1998-1999学年度优质课奖。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从1971年开始,历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内、外篮球集训、比赛的调研活动,一般以个人或调研组的名义写出《调研报告》,多发表在原国家体委的内部技术资料上;

       参加了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竞赛委员会的工作,负责并完成了100多场篮球比赛的编排,编制成《秩序册》, 保证了篮球比赛的顺利进行。

       1973年参加了北京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篮球裁判法教学录像片》的研制拍摄,是北京体育学院第一部自己编导、拍摄的有关篮球裁判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录像片;

       1973-1974年参加了于钢教授主持的篮球运动初级读物《怎样打篮球》的编写出版工作;(全书13万字,本人2万字),主要介绍了篮球爱好者入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参加了1978年《北京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的调研组工作,赛后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发表在1979年第2期《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

       1983年参加了国务院、国家计委组织的"全国专门人才现状与规划"国家级课题的工作,本人负责国家体委系统的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工作,历时半年完成了《国家体委系统的专门人才现状调查报告》(约3万字),后汇同《1986-2000年国家体委系统人才需求与规划》部分上报国务院,为我国各级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担任院长秘书时期参加了《北京体育学院向中国体育大学过渡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84年底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约4万字),对北京体育学院的现状与发展设想进行了详实的调查与研究,最后由本人与卢元镇、牛乾元分工撰写成稿,经党委常委会讨论,最后由院长向国家体委领导做了汇报。这项研究为北京体育学院升格为"北京体育大学"奠定了发展与操作基础。

       1984年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了全国篮球甲级联赛的调研工作,和他人共同完成了《对国内、外优秀篮球队篮板球快攻速度的探讨》(约7千字)的研究,对当时国内外篮球比赛中篮板球快攻的速度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找出了中国男子甲级队在篮板球快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优秀队伍的差距。该文获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5-1986年,参加了体育系篮球专修考试方法的研究,完成论文《体育系篮球专修考试方法改革与实施方案》(约6千字),根据体育系篮球专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知识与技能出发,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评分内容及标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该项研究获院教学科研三等奖。

       1988-1989年,参加了教务处组织的对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课题研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对课堂教学活动相关因素的分析,确立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构件,并按术科课堂教学的特点,确立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评估指标与内容,按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密切成都确定了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指导思想从教学活动的主导、主体出发,从人文活动的氛围程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运用着眼,最终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效果,由本人执笔设计了术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该评估表格简洁明了,操作简便,能准确地反映教与学双方的互动效果,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肯定,并一直为我校教学督导组所采用。该研究结果撰写成论文《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设计和初步实施》(8千字),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三等奖。

       1987-1992年参加了地掷球训练与比赛,取得了全国前三名的成绩,两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地掷球锦标赛,取得了团体第六名的优异成绩。担任国家地掷球集训队教练, 制定集训计划,写了集训总结。在《地掷球》杂志上发表了《怎样提高地掷球抛击技术》(4千字)、《实事求是勇于进取不断前进》(约5千字)、《国家地掷球集训队集训总结》(约6千字)等三篇论文。

       1986-1990年,参加了国家体委组织的"编制田径、游泳、篮球等九个项目的教学训练大纲"的工作,历时4年完成了《篮球教学训练大纲》(约12万字),《篮球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约25万字)《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声像教材》(180分钟)的编制工作,1990年3月由国家体委出版。获得了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1991年国家体委下达的《关于在全国贯彻执行"教学训练大纲"的决定》的文件中指出:"教学训练大纲全面探讨总结了专项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经验,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测试和分析,基本揭示了专项教学训练的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大纲还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训练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内容要球、方法步骤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选材、育才考核指标和综合评定标准。对于指导我国广大青少年儿童进行系统地、科学地训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全国全面实施大纲,将促进我国训练体系的层层衔接,提高全国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我国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对大纲的最大肯定。

       1991-1992年,参加了《篮球普修课按技术水平分班教学效果的研究》(4千字)的课题研究。该课题是针对北体大学生进行篮球普修课教学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差异较大,篮球教学又离不开集体配合与整体操作,因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按学生的技术水平分班,符合篮球运动专项的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竞争与提高。该成果获院三等奖。

       共同编译《地掷球》教学参考书(约12万字)。1993年5月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 地掷球是我国新开展的运动项目,当时在我国还十分缺乏这方面的书籍,变以此书的目的就是要系统地介绍有关地掷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等。以此来推动地掷球运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并提高我国地掷球的运动水平。该书从地掷球运动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地掷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地掷球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地掷球运动员的饮食、服装及地掷球的竞赛规则等方面做了较为相近的介绍。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地掷球教学训练丛书。

       参加《纪念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一百周年全国篮球论文报告会》活动,发表了题为《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研究 》的论文(约6千字)。,发表在天津体院学报1996年增刊上。

       该文指出:篮球比赛中,某队从控制球到完成投篮为某队的一次进攻,进攻次数越多,成功率越高,获胜希望越大。所以,如何减少每次进攻的时间,提高全场进攻的次数,保持较高的成功率,是一个对提高运动水平,取得较高的胜负率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进攻速度与球场工作效率、进攻速度与进攻质量、进攻速度与并李调配使用、进攻速度与心理素质、以及进攻速度与球队作战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与训练经验,提出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方法。本人认为提高篮球进攻速度不是战术方法的使用策略,而是真正落实竞技运动的对抗特点、大运动量的特点、高强度作战的特点,以及全员作战特点的基本出发点,对提高篮球进攻速度的意义认识不够正是我国篮球运动训练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1997年参加了由国家体委竞训二司、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联合举办的《球类项目体能训练论文报告及研讨会》,在上百篇报送的论文中评出20篇优秀论文,本人的撰写的《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研究动态及其训练方法》一文入选,并刊登在1997年1月的《球类项目体能训练论文选编》上。

       灵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的必备专项运动素质之一,尤其是随着现代篮球及、战术的迅速发展,比赛的速度越来越快,攻守对抗越来越激烈,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因而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运动员具备反应快,应变能力强,技术动作灵活多变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借助前人的研究,汇聚大家的经验,探索令名素质发展的历史,搜集有效的训练手段方法,提高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代表篮球素质精髓的灵敏素质的作用、地位已逐步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与探讨;但仍存在着一技术代替灵敏的错误认识,还未认识到灵敏素质使人体对时间、空间变化只要球的适应能力,使一种在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完成动作的综合表现,是一种源于其它素质而又高于它们的素质集合而这种综合与集合又恰恰是篮球运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还有一种错误是训练方法上的不足,他们忽略了灵敏素质首先是神经系统反映的灵活性,丰富而迅速的应答选择和协调、准确地做出应答动作。这种特性和能力必须在体力充沛,头脑清醒,新鲜的刺激和向组合变化发展的系统训练下才能体现和形成;而方法陈旧,千篇一律的训练是当前灵敏素质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收集了许多提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参加了国家体委群体司组织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编写工作,担任术课大纲与教材编写组组长与串编工作。出版了《体育运动学校教学大纲》(5万字)和《球类运动》(12万)。本人担任《体育运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与《球类运动》教材编写组组长和串编工作。1998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体育运动学校教学大纲》(包括《体育运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与《球类运动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体委1996年修订颁发的《三年制中等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而编写的,他是知道体育中转各门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具有法规的性质。教学大纲指明了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和任务,规定了教材的范畴和体系,使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使评价各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各级主管部门对各门课程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

       本人执笔编写的《球类运动》教材中的《篮球》部分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体育中专学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水平,以及完成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了学习的时数、训练的内容。教材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方向,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技战术训练的规格、从思想、身体、技战术即教学训练能力权范围而有重点的设计了篮球教学训练的培训格局。本人在教材中对篮球运动发展概述进行了分阶段的总结与概述,更突出了世界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因及状况;在技术教学内容上,本人对防守对手一节中增添了对方守四大要素(即以球为中心,对球、人、区、篮进行综合控制与争夺)的辩证论述;在战术教学内容中,本人对联防战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表明了新的观点与教学方法,并以"3-2"阵型的防守为例进行了说明:本人把联防防守分为两大任务:即"防球"与"防区","防球"是指在联防防守中以两人或三人对持球人进行防守,干扰与破坏对手的投篮、突破与向内线传球的攻击意图及行动,与此同时,另外的三人或两人对篮下及远球区进行防守,阻止对手在三秒区抢占有利的攻击位置,抢断对手向篮下或弱侧的传球,并随着对手球与人的转移不断地变换防守任务,该防守思路清晰,职责明确,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方便了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一章中,本人概括地介绍了裁判员的职责与分工配合,重点地对及种特定情况下的分工与配合进行了说明,并对记录台的工作做了重点的论述, 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能执哨一般的比赛。

       参加了麻雪田教授主编的《素质教育书系-学生体育知识丛书》中的《篮球》(11万字)一书的编写工作,1998年6月有知识出版社出版。《篮球》一书 从篮球运动发展简史、篮球的基本技战术、篮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篮坛风云人物、篮球重大赛事等方面介绍了篮球的基本常识。他是广大篮球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各级篮球教练员的参考教材。本人在书中用章回的形式描述了世界与中国篮球的发展简史;重点而又简要的介绍了篮球的基本技战术规格与运用方法,以比赛演进顺序说明裁判员的工作程序与方法,更便于篮球爱好者与初级水平的运动员的学习与掌握;在篮坛风云人物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世界与中国的篮坛宿将,展示了他们的卓越技术和对篮球运动发展的功绩。

       1999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登《对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探讨》(3千字);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抓好的四个环节:第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第二、研究学法,优化教法,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第三、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共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练前要热身练后要拉伸》(2千字)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第6期上。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及其爱好者介绍了参加篮球运动或其它体育运动时所必须遵守的训练程序,那就是练习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练习后要做好整理放松及拉伸活动。练前做准备活动虽说已广为人知,但在我国的体育与运动中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准备活动拉后不拉前(只拉伸身体的后面部分);而训练则往往只练习身体的前面部分(如做力量训练只做大、小腿的伸肌练习,躯干前面的腹肌练习)"而忽略身体的后面部分的练习(如向后收小腿的力量练习与背肌练习)。这不仅容易使某些部位的肌肉或关节拉伤、扭伤,还会使身体各部的肌肉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为此,本人从理论与方法上向大家介绍了练前要全面热身于拉伸,练后更要整理与拉伸负担量最大的肌群,也提醒教练员与运动员训练中要全面的进行身体训练。

       独立翻译NBA《篮球技术指导》(13万字)一书。2000年2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展示了美国NBA 篮球明星贾巴尔、拉里伯德、乔丹、斯托克顿、奥拉朱旺、马龙、大卫罗宾逊等比赛的精彩照片, 为那些热爱篮球的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还以简要的技术要点与训练提示介绍了如何学会NBA篮球明星们也曾千百次练过的最基本的技术,目的是向我国广大青少年介绍与推广正确的篮球基本功是怎样学会的,摒弃那些好高骛远、哗众取宠、脱离实际的做法,从小就打好扎实的身体与技术的牢固基础,未来的篮球明星就会出现在他们中间。

       2000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登本人的一篇文章:《美国高等院校是怎样招聘教师-教练员》(3千字)。文章介绍了美国151所大学在选聘"教师-教练员"时看重与不看重的应聘人员的相关条件。被看重的条件为7项:它们是:第一

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全球最顶尖的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张立、牛映雪等。

       陈世益教授获2项国际奖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今年5月30日,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举行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第47届年会上获得“2000年国际学者奖”。本次年会共有5400名学者参加,该奖为全球竞争,一名得主,影响较大。这也是我国运动医学工作者首次获得此项荣誉。大会期间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获奖后,陈世益教授由美国运动医学学院资助,对威斯康星大学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匹兹堡大学医院骨科及著名的“肌肉骨骼研究中心(MSRC)”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访问、学术讲座和合作研究。这对加强中美两国运动医学界的交往和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世益教授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运动创伤学组副组长,上海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他对膝、肩关节和肌肉运动损伤方面进行系列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的论文已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这些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为中国运动医学事业增添了光彩,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虽然算不上全球顶尖,但是在国内算是顶尖啦。

请问,篮球之父是谁?求大神帮助

       今天上午,在广州体育学院听首都师范大学王教授主要讲了理论课:新时代校园足球与体育教学训练理念的发展与创新。他讲到,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又讲到优秀的体育老师必须是两部分组成,搞好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师展示才能的平台,尤其是传统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有体育特长学生,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

        现代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如果教师经常用于学习,用于科研,很方便,是口袋里的图书馆。如果手机经常用于游戏,浪费时间。业余生活不是每个周末都去娱乐休闲。体育教师也要有短期目标和长远奋斗目标,有目标才有约束力,才有努力拼搏的动力。

        王教授还讲到有的老师都是同学,工作几十年了,有的早已升教授,有的还是讲师。这就是业余生活有没有充分利用的结果。年轻体育教师考研究生,不要安于现状,说知识改变命运,要奋斗。

        家庭没有背景的人,只有靠知识改变命运,他举的事例:河南师范大学,二百多个学生,有103考上研究生。

        体育教师要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体育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杜绝盲从,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教育强国就要重视体育,体育教师注重对学生体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自我的奋斗目标,就没有体育创新,如果不注意观察,没有分辨能力,发现不出问题,提不出问题,就不能有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掌握体育技能。

       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体育教师要了解体育现状,了解学生动态。他个人看法:有些体育教师漠视体育教学实践,应该研究,学校体育本体感觉,而不是学校体育理论。根据青少年体育运动特点和身心的特点,要重视传统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师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

       王教授又针对短跑项目,指出训练的原则:提高专项速度的快与准。持续提高原则和不受伤原则。运动机能提高原则和紧密结合专项原则。

       王教授讲到改进短跑技术的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不能让学生做发展下肢力量和爆发力才可以)、车轮跑(车轮跑能力好能提高学生短跑成绩)本体感觉形成,短跑技术改革:教法改革,强调摆动。

       世界篮球之父 - 奈史密斯 据文字记载,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的占士 奈史密斯发明的.奈史密斯当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篮球是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教授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而委托他设计的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在室外喜欢用球投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啟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奈史密斯把两个盛桃子的篮筐钉在室内运动房两端看台离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为球篮,并用足球为比赛用球,挡板用铁丝网代替.他还博釆了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其它球类项目的特点,制订出最初13条篮球比赛规则.这就是篮球这一名称的由来和篮球运动开创时期的情况,当时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后来,占士 奈史密斯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上体育课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拋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入对方的篮筐.当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梯子将球从篮筐取出,然后由裁判员重新向球场中央拋球,再次开始比赛,最后,以投球进筐多的一方为胜方. 随著场地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挡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9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 1892年1月2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举办了第一次较大范围的篮球比赛.所以,篮球比赛史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要悠久.但直到1932年成立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后,男子篮球才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则到1976年才登上奥运会的"大雅之堂".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了美国之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外,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洲,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美国人鲍-普利在1896年将篮球这一运动传入中国,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地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年篮球被列为我国国内正式比赛项目.占士-奈史密斯发明篮球后,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他生在1861年,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奈史密斯原是苏格兰名门之后,出生在加拿大,在64岁时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上才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只负责奈史密斯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他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当时心情十分不好.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祕书长威廉-钟斯则敬重和佩服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且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钟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和观眾介绍了这位篮球运动的发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钟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勛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了月季花后,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地把他的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后,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纪念他,在1950年创办首届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锦标赛冠军杯──詹-奈史密斯杯. 中国篮球之父 - 董守义 篮球大概是目前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项运动, CBA的日益火爆和姚明在NBA的成功,更是把国人对篮球的热情推向了极至,科比、麦迪乃至易建联已经成为众多球迷心中的偶像,但是当铁杆的球迷们特别是青少年球迷们在一起争论卡特穿多大码的鞋或者姚明拿下了几个“三双”的时候,大概其中的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是谁把这项外国人发明的运动在中国推广和普及的?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篮球带给我们的快乐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一个叫董守义的保定人——公认的中国篮球之父。 从“筐球”开始,他很早就痴迷上了篮球。董守义1895年出生于蠡县。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爱体育运动。1907年初,董守义进入保定公理会办的同仁学堂。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新来的体育教师把两只没有底的竹筐钉在操场两端树干上,然后对着一群身着长衫的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教大家玩一种新游戏——筐球。”他双手持球,从腰前向前上方投出,球不偏不倚地落进竹筐,操场上响起孩子们惊喜的笑声和欢呼声。他要孩子们把长襟掖在腰间,辫子盘在头上,然后教他们拍球、运球、传球……董守义很快迷上了这新奇的玩意儿,球技不断提高。1910年初,董守义来到通县协和书院上学,董守义的球艺和他的个子一样长得很快。他的身材、球技和为人,使他一升人大学部就成了校篮球队的队长和中锋。 他是中国最早的篮球留学生。1923年,董守义被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推荐到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春田学院)去深造,专攻篮球理论,成为篮球发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的高徒,并成为春田学院篮球队队长,他同时入选校足球队、棒球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成了著名球星:美国中部青年会夏令会体训班网球双打冠军,棒球赛的冠军队员;春田学院网球队长,曾夺得美国东部青年会网球比赛的单打、双打冠军,同时又是春田学院橄榄球队中锋。他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他带出了最早的中国“梦之队”。1925年董守义学成回国后,回到天津青年会当体育部主任和副总干事,并兼任南开学校篮球队教练员。同时,他以天津当时惟一的室内篮球场(现东马路天津市少年宫)为基地,成立了不同年龄组别的篮球训练班并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大大促进了中国早期篮球运动的发展。他经常深入到学校和社会去宣传体育,宣传篮球,传播篮球技术。他在训练中创造的“小倒手”“三角配合”以及“拉角中投”等打法深受行家称赞。董守义带领的南开篮球队远征上海,连胜沪江队、海贼队、皮斯堡队和菲律宾托马斯大学冠军队,声名远扬。他的五名队员——刘建常、唐宝坤、魏蓬云、王锡良和李国深,被誉为“南开五虎”,饮誉神州,从而开创了中国篮球运动史上的“五虎时代”。董守义连任第8、9、10届远东运动会中国篮球队的教练员。1936年他率领中国男篮参加了男篮项目进入奥运会后的第一次比赛——第11届奥运会,并出席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的会议。 他写出了中国最早的篮球专著。1930年,董守义根据他本人多年对篮球运动的研究和实践,编写了《篮球术》一书,后经几次修改为《最新篮球术》,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篮球专著。之后他相继写出了《篮球训练法》及《田径赛术》、《足球术》、《国际奥林匹克》等著作和150多篇文章。1955年,董守义当选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他毕生为推进篮球和体育事业奋斗。1919年在第4届远东运动会上,他一人囊括了五项运动和十项运动两项冠军,他坚信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董守义常说:“体育普及与否,关系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和人民的苦乐。”他积极参与一切关系大众体育的事情,并立志终生“传授体育之道”。1936年以篮球队教练身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并作为中国体育考察团成员,赴丹麦、瑞典、德国等进行考察。董守义是体育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几十年如一日。1925年以后,他几乎参加了历次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的筹备、组织等工作。1942年日寇入侵晋豫,风陵渡失守,潼关告急,中原危在旦夕。董守义却以中华体育协进会代总干事的身份赴西安,筹建体协西安分会。尔后,他又冒着炮火到了郑州,筹建体协河南分会。由于他在振兴中华体育事业的卓越贡献,1947年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先后又担任国家体委运动技术委员会主任,运动司副司长。为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在国际奥委会中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做出巨大贡献。1952年7月他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总指导带领中国队参加了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动会。五星红旗终于在奥运会上升起。 董守义卓越的体育技能和组织才干,古道热肠为普及群众体育的奉献精神,渊博的学识及谦谦君子的儒雅之风,特别是他的公正、大度、忍让等品德为体育界公认,受教于董守义的运动员、教练员、数以千计。 “到奥运会赛场上去,让世界看一看中国人还是不是东亚病夫!”是董守义先生晚年时的最大愿望。为此,董老八十多岁时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直至1978年6月13日因患癌症与世长辞。

       好了,关于“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足球体育课堂研究著名的教授是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